元代官修地理總志。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)由札馬剌丁、虞應龍等編纂,至元三十一年(1294)完成初稿,共七百五十五卷。后因得《云南圖志》、《甘肅圖志》和《遼陽圖志》,遂議重修,由孛蘭盻、岳鉉等主其事,成宗大德七年(1303)最后完稿,計一千三百卷,六百冊。是書綜合了唐《元和郡縣圖志》、宋《太平寰宇記》和《輿地紀勝》等書成例,分為建置沿革、坊郭鄉鎮、里至、山川、土產、風俗形勢、古跡、宦跡、人物、仙釋諸門類,比前代總志設類更為齊備。所用資料,據金毓黻考證,長江以南各行省,大半取材于《輿地紀勝》和宋元方志;北方各行省,多半取材于《元和郡縣圖志》、《太平寰宇記》和金元方志。所引舊志,今多不傳,因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。書成后,藏于秘府,后于元順帝至正六年(1346)刻版。明嘉靖以后,此書逐漸散佚。近人金毓黻曾蒐集整理﹐刊有《大元大一統志》殘本十五卷﹐輯本四卷。金毓黻有輯本并加考證,收在《遼海叢書》內。后趙萬里又加以輯錄,分成十卷,題為 《元一統志》,196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。